目前分類:經驗分享 (13)
- May 25 Thu 2023 22:21
飛龍瀑布意外探討
近日最重大的溺水意外就是5月20日發生在屏東縣霧台鄉飛龍瀑布的溪降意外,一行十人有五人受困獲救,四人死亡,一人失蹤迄未尋獲。
該團成員不乏戶外運動好手,經驗豐富,他們清晨出發,切入溪谷後便循溪而下,預計一共要經過七座瀑布才出峽谷。據新聞報導,大約中午時隊員發現開始下雨,雨勢並不大,這時他們大約在第四座瀑布。一行人分做兩組(推測是架設兩條路線),第一組人馬先降至瀑布下方時,曾以無線電緊急通知,表示水變得很深,示意上方人員暫停行動,不久大水暴漲,下方五員除一名女性團被繩索勾住,垂掛在岩壁上外,其餘四人都被沖走。而上方五人則緊急對外救援,他們在山壁上打鉚釘,用繩索把自己固定在岩壁上,捱過了一夜。第二天天氣轉好,五人獲救,由直昇機吊掛後送,沒有明顯受傷。
- Sep 11 Tue 2018 16:10
陳威臣:從溺水悲劇中學習:日本國民的「游泳必修」
- Aug 07 Mon 2017 22:24
氧療法「逆轉」腦部損傷,幫助溺水女童康復
氧療法「逆轉」腦部損傷,幫助溺水女童康復
舒超 07/08/2017 明日醫學
2016 年 2 月,兩歲女童 Eden 掉進 5 度低溫的水池中,溺水 10-15 分鐘。救上岸後,檢查結果顯示,Eden 心搏停止,大腦受損,失去說話、走路及應答能力。
- Jul 18 Tue 2017 11:39
白鼻心原創:救起溺水患者,到底該叫叫CAB,還是叫叫ABC?
- Jul 11 Tue 2017 10:47
白鼻心原創:再商榷「叫叫伸拋划」的划
- Jul 06 Thu 2017 10:46
白鼻心原創:「叫-叫-伸-拋-划」之商榷
針對溺水事件,2011年起,教育部制定的官方宣導救援版本為「叫-叫-伸-拋-划」,第一個叫是大聲呼救,尋求周邊支援,第二個叫是報案叫救護車,請求專業救援,第三至五則視現場作為,分別為:
三、伸:利用長條狀物品如竹竿,延伸至溺水者前方,讓溺水者自抓住,以協助回岸,或將其勾回。
- Feb 06 Fri 2015 19:45
水下作業隊裝備爛遭網批國防部回擊
本文為國防部針對此文的回應。
水下作業隊裝備爛遭網批國防部回擊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即時報導
一位自稱是PADI的潛水教練同時也是潛水裝備維修技師的網友,在PTT猛批軍方,指國防部發言人PO出水下作業大隊支援照片,卻對基層人員用如此簡陋的裝備視而不見,只想沾光不自我檢討,讓他想起日前殉職六名消防員,基層裝備如此不足,難道真要出人命,軍方才要檢討。但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回應,搜救現場退潮水深僅一公尺,且水質混濁,潛水重裝備根本派不上用場,網友顯然不了解搜救現場環境。
這名網友表示,看到軍方貼出號稱台灣最精銳的水下作業大隊,「我真的無言了」,包括水肺、氣瓶、密封式調節器,身上裝備沒有一項合格,不但防寒衣不是標準的乾溼式防寒衣,而是「3mm+頭套背心」,讓潛水員陷入失溫。
- Feb 06 Fri 2015 19:28
轉貼:真男人!水下作業大隊義務役銷假救災(jiankein)
- May 20 Tue 2014 22:00
白鼻心原創:不可思議的「救生員資格檢定辦法」
- Jul 18 Wed 2012 10:57
邱德祥:學校沒有教我的事
- Jul 18 Wed 2012 08:17
白鼻心原創:秀姑巒溪R1受訓心得
經由朋友介紹,參加了急流救生R1訓練(2012/6/30~7/1)。平日就有參與救生員的訓練的我,對開放式水域環境並不陌生,也具備一定的激流救生常識,但秀姑巒溪激流的強度和規模,是我們所未見識過的,仍然讓我大開眼界。
激流初體驗
- Jul 17 Tue 2012 16:06
周祝瑛:我在台灣 但對海洋很陌生
- Jun 22 Fri 2012 14:15
轉載文章:馬振宗/那一年,我們父子險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