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由朋友介紹,參加了急流救生R1訓練(2012/6/30~7/1)。平日就有參與救生員的訓練的我,對開放式水域環境並不陌生,也具備一定的激流救生常識,但秀姑巒溪激流的強度和規模,是我們所未見識過的,仍然讓我大開眼界。

激流初體驗

訓練從操舟的基本動作舉艇、扛艇、頂艇開始。在烈日烤曬下,全付武裝進行這些操練,用汗如雨下來形容,真的一點兒都不為過。

好不容易捱到休息,眾人迫不及待衝下水,一解暑意。不過接下來的科目要橫渡秀姑巒溪的激流,並不輕鬆,不但要有強勁的爆發力、手臂要有正確的推進力,身體要儘量和水面平行,更重要的是,要與水流來向保持45度的夾角,才能順利脫離主流區,到達對岸。其中保持45度角是最困難的,因為身處激流中,水流方向瞬息萬變,並不一定和河道平行。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動作,但看到一些同學,轉彎後甚至變成逆流而上,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攻不上岸的啦!

第二次下水的地點在河道收縮處,受擠壓的溪水形成覆蓋流,聲勢浩大,再加上秀姑巒溪泥沙混濁,簡值和豪雨的水面沒有兩樣──除了水面沒有漂流木。看別人下水,好像輕舟已過萬重山,不怎麼吃力,不到20秒便被沖下了七、八十公尺。等到自己下水時,才知波濤險惡,一浪接著一浪,朝鼻子灌水進來,載浮載沉之中,好不容易才看到上岸點。

  重頭戲來了

用過餐後,前往傳說中的「鬼面牆」,秀姑巒溪在這裡正面撞上一面巨岩,後浪推前浪。大山毫不退讓,大水也毫不氣餒,山水硬碰硬的結果,逼得水往兩側分流,我的血頓時也和激流一樣,澎湃了起來。這種地形,專業的術語稱為「微笑流」。微笑流笑裡藏刀,受到地形的約束,水流相互激盪,產生會把人員吸到河床底的漩渦和翻滾流、覆蓋流,非常凶險,必須靠結隊確保,才能安然脫困。可惜這次受訓,迎戰鬼面牆是R2的學長的專屬項目,我們R1學員則在較和緩的水域,練習團隊確保的技巧。在大家默契不足的情況下,要保持隊形完整,說實在還真不太容易。

夜間放流則是另一個重頭戲,必須靠聽音辨位來尋找航道,趨吉避凶。不過實際上是月色飽滿,大家七嘴八舌討論,把辨識水流聲音一事拋諸腦後,雖然過程有些嗑嗑科碰碰,好幾個人都掛了彩,但也都順利漂流了下來。

檢驗成果

大致來說R1的課程是基礎,學習的是在激流中的自救與脫困,對器材的認識與初步應用,以及了解團隊互助的重要。翌日課程有活餌救援的脫困以及迴流區的進入,測驗翻船扶正,也都是在強化這方面的訓練。

雖說演習視同作戰,但畢竟練習是在已知的環境和條件下進行,意見則總在想像不到的情況下發生。以翻船扶正來說,在出發前我們進行了周詳的任務編組,因此動作大致流暢迅速,但在真實環境中,我們無法預期何時、何地會翻船,也不知道翻船的方向,因此平日的練習及團隊默契的培養非常重要。

兩天的訓練,我們對急流的環境及自救,有了初步的認識。稍嫌遺憾的是,多數動作僅操作一次,若每個動作能操作兩次,失敗的人有機會修正錯誤,成功的人也可以從不同的嘗試中獲得更好的技巧及經驗,相信對大家的學習,會有更有幫助,也不枉我們大老遠跑到花蓮。

此外,課程的講解僅止於「口授」而無講義,學員在現場又不可能筆記。如果能發給學員一份教材,那怕只是簡單的講綱、圖示,相信幫助都會很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白鼻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