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戲水 可以更安全
作者:華健
新北市淡水沙崙浴場關閉了十幾年,日昨卻發生五名國中生溺斃事件。筆者回想年少時也和這些溺水的孩子一樣,每到夏天,即使已多次目睹溺斃者被撈上岸的情景,也聽過無數警告,最愛的仍是這些既不花錢又樂趣無窮的溪、河、海灘。
正如同每次傳出溺水意外消息,接下來幾天必然少不了各方的責難、追究及檢討。立委要求政府針對廢棄的海水浴場加強管理、勸導,並教育孩子辨識潛在危險。新北市侯副市長也表示會加強巡邏,勸導不聽就開罰。其實,絕大多數和水有關的意外事故,都可藉著認清如何確保安全並切實遵守幾條簡單規則而得以避免的。而國民水性的提升,也端賴相關教育與訓練。
過去針對水安全議題,教育部也推動「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檢測合格率及游泳池新改建行動方案」。近兩年其中推動學生游泳教學政策的方向,已很務實的由以往訓練學生具備游泳能力,逐漸轉變為強調水域安全、溺水自救或救人的觀念。但從溺水數據來看,台灣在這方面的成效仍存在著問題與改進空間。
據教育部資料,二○○五年至二○○九年之間的溺水死亡率,每十萬學生在一.六和一.○八之間,雖有下降趨勢,但仍遠高於像是日本(○.六)、澳洲(○.五)和英國(○.一)等國家。據教育部檢討,學校游泳池數量不足、難以落實游泳教學,游泳教學政策也尚待長期與整體規劃。倒是在教學實務上,大多只著重游泳能力的養成與水域運動興趣的培養,卻是可以且亟待在短期內調整的。
面對現況,當務之急實應在於採取務實策略,以降低溺水。針對游泳池與師資不足的限制,畢竟在各校長期規劃增建與培訓皆緩不濟急,唯有突破傳統觀念方得以在短期內收效。除廣泛整合學校內、外包括社區、大專、私人等既有的泳池資源善加利用之外,各校新泳池的設計與興建的功能目標,也應以「會玩水、愛玩水」取代「標準游泳」,以大幅降低建造與運轉、維護成本,提升實現可能。
而限於學校游泳教學師資明顯不足,則可一方面透過大專院校,同時借助民間相關組織,積極培訓大學生兼任教師,以培養認清水域安全、會水為基本目標,進入中、小學協助各項水安全的教育訓練。這些水安全教師本身,則得以同時習得救人技能、取得相關工作經驗、賺取工讀金並培養救人助人志願。至於在海洋教育,追求「確立海洋台灣的推動體系」方案當中的,提升學生會游泳比例達一定百分比,或針對某年級要求游泳一定距離的目標,並不符合實際需要,也應考慮調整。
暑假還長,筆者也許先藉此機會以過去經驗和同學、家長,以「做個聰明的泳客」互勉:盡可能結伴游泳;即便游泳好手,也該提防可能被水流拖垮或抽筋而失去游泳能力;及早找機會學習CPR等可能救人一命的基本救命技巧;認清自己的能力極限,在進入深水區前先衡量自己的能力與體力,並切忌盲目跟著泳技高的同伴,進入可能危險的,尤其是非救生員所及的水域。
值得提醒的是,在像是溪、河、湖、海等開放水體當中游泳,是和在游泳池當中完全不同的。你會需要大得多的能力,來應付這些開放水體當中多變的水流、水溫等種種狀況。而若萬一遭到浪或流帶走,切不可和它搏鬥。盡可能與岸平行、順流游上岸,否則便維持自己漂浮、隨波逐流,找時機上岸。須知,再厲害的游泳選手也可以很快在強勁水流當中筋疲力竭。
水上活動畢竟既好玩又有意義,千萬別因太顧安全而和水絕交。還是在觀念上和技能上做好準備,好好享受水的樂趣吧。 (作者為海洋大學教授,資深救生員)【中國時報2012/7/16】
訊息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7160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