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度救生員新制說明:
一、報考者需先參加由「合格訓練單位」所舉辦之檢定班,受訓需72小時以上,以及取得由體育署公告指定之機構辦理,8小時以上基本救命術課程,始得報考「合格授證單位」辦理之救生員檢定。此項資格有效期限六個月。
二、傳統救生證不得作為報考資格:不論水協、紅十字會之前或未來舉辦之傳統救生訓練,即便時數超過72小時,皆不得作為報考資格。檢定班需事先向體育署報准,手續繁瑣,並依規定辦理高額的場地責任險,費用也會較高。
三、新版考試辦法詳見:108年度新版〈救生員資格檢定辦法〉測驗項目、方式及計分標準(108.3.12修訂版)
四、證照有效期限三年,三年內需參加每年6小時「安全講習」,並於證照到期內6個月內參加16小時「複訓」,通過測驗後可展延三年。
(原有傳言持有效證照者可不經複訓直接考檢定,證實為謠言)
五、107年以前已取得體育署救生員(泳池、開放性水域)證者,得按前述(第四點)辦法,將證照展延。
五-1、103.2.7~107.12.31取得體育署救生員(泳池、開放性水域)證逾期者,參加24小時複訓後,將可取得報考檢定資格(108.5.7公布)。本辦法109.12.31前適用,逾期無效。
六、「複訓」需由合格授證單位辦理,講習除可由合格授證單位辦理外,據體育署承辦人員表示,任何公私立單位(如衛福部、消防局、學校、社團)舉辦之講習,只要名稱上有「安全講習」字樣皆可認證。
七、安全講習及複訓課程內容,詳見:108年度新版〈救生員資格檢定辦法〉測驗項目、方式及計分標準(108.3.12修訂版)
八、救生訓練課綱如下(水上救生協會版)
課目 |
內容 |
時數 |
入學測驗 |
200公尺(自由式、蛙式各100米)男性5分鐘、女性6分鐘內完成,擇優錄取。 |
3.5 |
開訓 |
協會介紹 |
|
救生游法 |
1.抬頭捷泳。2.抬頭蛙泳。3.側泳。4.基本仰泳。5.徒手潛水。6.徒手游泳(?)。7.穿蛙鞋游泳。 |
3.5 |
自救法 |
1.踩水。2.水母漂。3.仰漂。4.韻律呼吸。5.抽筋處理。 |
3.5 |
求生法 |
1.著衣游泳。2.水中脫衣。浮具製作。4.藉物漂服。 |
|
基本救生 |
1.徒手。2.物援。3.拋擲。4.涉水。 |
2.5 |
性別平等教育 |
1.性別平等意識。2性侵害或性騷擩因應與創傷。 |
1.5 |
入水法 |
1.淺跳式。2.跨步式。3,打樁式。4.鐮刀式。5.垂直式。 |
2 |
浮潛與搜救 |
1.浮潛裝備介紹及使用。2.潛水需知。3.救生衣使用介紹。4.入水法。5.水面潛水法。6.浮潛及浮游。7.搜索與打撈。 |
7 |
急救法 |
1.心肺復甦術和AED操作。2.異物哽塞處理。3.復甦姿勢。 |
7 |
水域頸脊椎受傷處理 |
3.5 |
|
接近法 |
1.背面接近。2.正面接近。3.正面潛水接近。4.正面潛水背面接近。5.水中接近。6.水底接近。 |
3.5 |
防衛躲避法 |
1.單手推離。2,單足壓離。3.逆退。4.潛避。 |
|
解脫法 |
1.正面抱頭解脫。2,正面纏頸解脫。3.背面纏頸解脫。4.抓腕解脫。5.雙溺者解脫。 |
3.5 |
帶人法 |
1.托顎帶人。2.抓髮帶人。3.抓衣帶人。4.抓腕帶人。5.摟胸帶人。6.雙手托臂帶人。7.雙人托臂帶人。8.乏泳帶人。9.帶假人。 |
3.5 |
起岸法 |
1.單人起岸。2,馬蹬式。3.直拉式。4.消防員式。5.馬鞍式。6.拖拉式。 |
2 |
激流救生 |
1.繩結。2.架繩器材使用。3.信號手勢。 |
1.5 |
激流河海救生 |
1.激流概況簡介。2.繩結、架繩器材使用。3.信號手勢。4.激流游泳。5.徒手及器材救生。6,淺灘渡河。 |
8 |
海浪救生 |
1.海洋概況簡介。2.海浪游泳。3.魚雷浮標(筒)救生。4.救生板救生。5.IRB快艇救生。6.沙灘體能訓練。 |
7 |
安全講習 |
水上安全相關法律常識 |
1 |
1.游泳常識。2.救生常識。3.泳池及浴場實務管理(場域、器材、加溫、消毒) |
2.5 |
|
總複習 |
術科綜合複習 |
3.5 |
筆試總複習 |
法律常識及水上安全救生知識 |
1 |
單項測驗 |
1.救生游法。2.求生游法。3.救生技術。 |
2.5 |
結訓測驗 |
1.單項測驗。2.急救測驗。3.綜合測驗。 |
3.5 |
備註:1本課網訓練時數75小時(體育署規定要72小時以上),包含8小時以上基本救命術。
2.倒數第二堂課單項測驗,疑為總複習之誤。
九、費用粗估:
新訓:訓練費(約15,000元)+檢定費(2,500元)+證照費(200元)+體檢費(約100元)+良民證(100元)≒ 17,900元。
展延:講習費(約1000元*3年)+複訓費(2,700元)+證照費(200元)+良民證(100元)≒ 6,000元。
備註:檢定費及證照費為公定價。訓練、複訓及講習費為協會提出之參考價,
視各單位辦理情形而有不同,推測或有降價空間,但也可能漲價(尤其
是訓練費)。訓練與檢定日期若相隔較久,參加檢定前可能需要「加強
班」,此項費用未計算在內。
十、流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