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頻發,救生員不夠,「黑科技」能守護生命最後的防線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全民健身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投入健身活動中。其中,老少鹹宜的游泳就頗受大眾喜愛。
事實上,游泳並非完全沒有風險。為了保證大眾的游泳安全,如今每個游泳館都配備有游泳救生員。但他們畢竟是血肉之軀,不僅自身存著無法避免的視覺盲區,而且還有可能因為經驗判斷錯過呼救。
那麼,如何來保證游泳池中遊客的安危呢?也許藉助高科技的手段來監控泳池內的情況,並通過「人防+技防」的方式來避免溺水悲劇的重演,會成為未來游泳館的發展趨勢。
溺水,就在我們身邊
游泳不僅能夠清涼消暑,還能休閑減肥、強身健體。每到夏天,各地泳池就跟下餃子一樣迎接絡繹不絕的泳客。
去年發佈的《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報告》顯示,快走(健步走)、跑步、騎自行車、羽毛球、游泳成為市民參與體育項目的前五名,其中游泳排在第五位。
為了保證有足夠的游泳館供市民活動,上海市今年夏天向市民開放了800家游泳場所,數量較去年增長超過10%。同時,上海市體育局還進行了一系列安全開放管理專項檢查。
在這些檢查中,檢查人員對游泳場所救生組長、救生員、水質管理員和游泳教員等各類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以及救生員實際上崗、急救設施情況進行了重點檢查。
政府定期對游泳館的檢查,是為了確保每一位泳客都能安全的在泳池中休閑娛樂。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這項深受大眾喜愛的運動背後的確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這其中最不可忽視的就是溺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發佈的《全球溺水問題報告》顯示,溺水已成為造成兒童及青年死亡的十大殺手之一,其中5歲以下兒童溺水死亡率最高。
的確,這樣的悲劇每年依舊在不斷上演——2019年6月,一名八歲男童在廣東佛山一小區泳池內溺水,后經搶救無效身亡;此後一個月,廣東東莞塘廈鎮一名3歲女童在一小區泳池內溺水身亡......
令人痛心的還有2018年7月發生的兒童溺亡事件。當時,一名5歲小男孩在游泳館里溺水4分多鍾,旁邊多名大人經過均沒有發現異樣,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逝去……
游泳救生員並非是萬能的
資深救生專家表示,游泳場館其實每天都會發生若干次游泳溺水的危機,比如勿入深水區、低血糖、腿部抽筋等,任何一個異常如果不及時施救,都會釀成大禍。
為了避免危險的發生,現在正規的游泳場所都會配備游泳救生員。按照國家標準,游泳池中每250平方米至少配備3人,超出部分每250平方米增加1人。
不僅如此,這些救生員還要經過嚴格的考核。今年上海市就有11000多名救生員經過崗前培訓,考試合格後方能上崗;此外,各類大型水上遊樂場所也已納入高危體育項目(游泳)經營許可範疇。
但即便做好萬全準備,依舊無法百分之百保證零風險。多年從事游泳館運營的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吳作好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救生員其實並非是萬能的。
「泳池裡的泳客眾多,救生員很難保證追蹤每個泳客的狀態,更何況很多溺水事故發生時沒有絲毫徵兆,稍欠經驗的救生員很難快速地將游泳嬉戲者與真正的溺水者區分出來。」
除了這些「血肉之軀」自身的限制外,救生員的培訓和其專業性也存在不小的問題。比如今年新華社就對北京的游泳場所進行調查,發現一些游泳館的救生員存在開小差、擅自離崗等不職業的行為。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個職業還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人民日報》曾在2017年報導稱,全國一共有15萬游泳救生員持證上崗,但與快速增長的游泳館相比,游泳救生員的缺口卻越發明顯。
人防+技防,守護生命的最後防線
顯然,依靠人力並不能很好地保障游泳池的安全問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精密且不知疲倦的機器也許可以彌補這一漏洞,成為救生員的好幫手。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就探訪了一家上海市的游泳館。
在這裏的游泳池內安裝了好敏科技的3S泳客安全預警信息管理系統,這一「黑科技」與救生員一起成為泳客安全的雙保險。
3S泳客安全預警信息管理系統,是上海好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團隊研發的全國首個泳客安全預警管理信息系統,運用信息化手段,致力於解決游泳場館運營中面臨的安全痛點。
好敏科技的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該系統以物聯網、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以遊客安全為中心,通過智能終端採集信息、通過雲平台進行大數據計算處理與分析,最終將溺水預警信息及時在電子顯示屏、現場廣播等設備上進行不同等級的提示。
「為確保萬無一失,我們將系統預警時間控制在30秒以內,並設置了安全、注意、關注、跟蹤、警示、警報6個預警等級,泳客在水下滯留的時間越長,預警等級就會逐步提高。」
一旦發現泳客存在溺水跡象或其他安全隱患,便自動啟動六級逐級預警機制,系統及時發出警報並顯示出遊客所在位置,迅速指引救生員在第一時間實施緊急救護工作。
當然,警信息系統並非是取代救生員,而是作為人防的有力補充。通過技防手段彌補救生員的能力、經驗、責任心等人為因素的不足,也大大降低了場館的管理風險和運營成本。
吳作好認為,這樣的「人防+技防」能夠為泳客提高更加安全的防護,「人們的生命安全將會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泳池溺水事故的概率也終將會大大降低。」【2019/11/2 北京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