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泳池危機-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

記者鍾佩芳/報導

何為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

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這個診斷首次於2001年被學者提出。初次被發現是在1998年,當初有一群使用同個社區溫水泳池的小朋友,先後出現了在腳底腫痛的紅色硬塊的類似症狀,事後細菌培養出綠膿桿菌,因而得名。

有哪些症狀?

根據統計,症狀會在接觸池水的四十個小時之內陸續出現。最起初是腳底的劇痛,接著在幾個小時之內會出現許多紅腫熱痛的硬塊和結節,甚至痛到無法走路。某些極端的情形下,甚至連穿上鞋襪或接觸到被單都會產生劇痛。最好發的部位是腳趾腹、足底前緣靠近腳趾頭的地方以及足跟。少數小病人伴有發燒和淋巴管炎(紅色線形的皮疹)

為什麼會得到?

綠膿桿菌是一種喜歡生存在溫水中的細菌。無論是溫水泳池、溫泉、水療池、三溫暖等都常可發現它的蹤跡。綠膿桿菌所引起的毛囊炎(也稱溫泉毛囊炎)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疾患。相較而言,熱足症候群則比較少見。目前假說認為,由於許多泳池底部都故意做成粗糙的表面來防止滑倒,這些粗糙的池底不斷摩擦腳底造成微小的創傷,使綠膿桿菌得以趁虛而入。同時,孩子皮膚表面的角質層也較成人來的薄,因此較容易得到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

治療方法

所幸大多數的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通常是不需要藥物治療的,將腳抬高、口服或外用止痛藥以及冰敷,來緩解疼痛感;絕大多數的孩子在14天內症狀可以完全康復,近9成在7天內痊癒。

不過更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一旦某個泳池或溫泉池發生綠膿桿菌熱足症候群的案例,應該要徹底的消毒,避免群聚感染。光用一般泳池消毒的氯化物是不夠的,必須要徹底清潔池底,使用四級銨類的消毒劑以及臭氧處置才能根除綠膿桿菌。2018/9/6 台灣新生報】

訊息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7%89%B9%E8%92%90-%E6%BA%AB%E6%B0%B4%E6%B3%B3%E6%B1%A0%E5%8D%B1%E6%A9%9F-%E7%B6%A0%E8%86%BF%E6%A1%BF%E8%8F%8C%E7%86%B1%E8%B6%B3%E7%97%87%E5%80%99%E7%BE%A4-16000055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白鼻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