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捨!老爺爺帶失能另一半進男士水療池遭驅趕 黯然離開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不少運動中心除了游泳池,還設有溫水療池、熱水療池、蒸氣室與烤箱,後三者常區分男用、女用兩處,不同性別的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可能面臨選擇困境。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一名讀者向聯合晚報投訴指出,有天他到北市某運動中心游泳池遊憩,看到一對70歲左右的老夫妻,老奶奶兩眼無神、四肢動作與行走緩慢,老爺爺全程攙扶著她,要陪老奶奶進熱水水療池沖打保健,卻遭工作人員限時離開,老爺爺最終黯然、困窘地帶著奶奶起身,令旁人十分不捨。
全台高達70萬人有不同程度的失能,不少人仰賴全天候照顧,當失能者與照顧者生理性別不同,外出時該上男廁或女廁、水療要選男池或女池、游泳泡湯前後該到哪邊更衣沐浴?隨著人口老化,照顧需求漸增,越來越多人面臨類似困境。
不少運動中心的熱水池、蒸氣室與烤箱區分男女使用。那對年老夫妻去的運動中心的水療池有分男女池,但為方便照顧老伴,老爺爺幾經思量,把老奶奶帶至男士池,未料接連有兩位工作人員上前表示,老爺爺違反規定、讓他們難做事。
老爺爺屢屢解釋不成後,一度激動高喊「只泡10分鐘也不行嗎?」、「為什麼游泳池就不用分男女,水療池卻要分男女?」在場其他男性泳客向工作人員說情,都沒有用。最後老爺爺、老奶奶遭工作人員限時離開。
對此,北市體育局運動產業科股長王耀寬回應,經了解,該運動中心工作人員懷疑老奶奶中風,擔心進出熱水池溫差大、釀成負面效應,才以安全因素將他們請離;建議未來民眾若有復健需求,可持醫囑至運動中心櫃台,尋求專業課程指導。
不僅水療池,游泳池的廁所與沐浴空間同樣區隔男女,分別張貼「女性止步」或「男性勿入」告示,但不少失能者與照顧者的關係,可能是夫妻、母子、父女、姐弟等,陪伴家屬到這些公共場所時,都會面臨像老爺爺、老奶奶的窘境,或者因此裹足不前。
是否考慮新闢無性別浴池或浴廁空間?王耀寬表示,北市轄下的區域運動中心,目前空間利用多已充分,新闢設施恐有困難,但各運動中心男女浴廁各設有一間稍大間的無障礙空間,照顧者可利用。另呼籲各運動中心,可依據個案需求採更具彈性的服務。【2018/1/13 聯合報】
誰說水療一定是男女有別?圖為電影《年輕氣盛》YOUTH劇照,該部電影在瑞士Waldhaus Flims Mountain Resort & SPA內拍攝。擷自官網
訊息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927721?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醫師:水療池分男女 保護女性多於男性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不少運動中心的熱水池、蒸氣室與烤箱區分男女,但當照顧者與失能者性別不同,要前往使用設施時就面臨選擇困境,台北市某運動中心游泳池日前就傳出,一名老爺爺帶著失能的老奶奶進到男士水療池遭請離,最終黯然攙扶奶奶離去。
「為什麼游泳池不用分男女,水療池卻要?」這是該名老爺爺的當時反問工作人員的話,不少人也有此疑惑。有醫師認為,男女分池,在傳染病防制角度上並無意義,但也有醫師持不同看法。
國泰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崔可忠表示,細菌與微生物生長的最適溫度約為人體體溫,高於攝氏37至38度以上就越來越不好生存,因此,就運動中心內提供的多種水溫設施而言,包括游泳大池、溫水水療池、熱水水療池、烤箱與蒸氣室,應是越高溫者越不容易滋長病菌。熱水療池區分男女,在傳染病防制角度上並無太大意義。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同樣表示,男女分池無助感染防制。她說,不少人憂心在公共場所感染性病,但性病主要由性接觸、血液傳染或母子垂直感染,在水中感染機率極低、臨床上不曾見過,更重要的是,性病與其他傳染病不分男女。門診中最常見在游泳池、溫泉池遭受到的感染並不是性病,而是踩踏地板而感染病毒疣與香港腳等。
但也有醫師持不同意見,前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主任、開業醫師趙昭明表示,游泳池池體較大、熱水水療池池體較小,兩者的流動性與出水孔過濾速度不一;小池內感染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黴菌、綠膿桿菌等的機率較高,由於男女會陰部與生殖器結構不同、女性感染機會較大,而男性通常又沒女性注意清潔衛生,因此男女分池仍有意義。
台北市區域運動中心的主管機關、北市府體育局表示,最初規畫水療時,考量空間較小、男女共用恐有觀感上的問題,因此才作性別區分。【2018/1/13 聯合報】